新闻中心
  • 结构化打造学校文化理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探寻和筛选之后的资源凝聚到若干核心主题或关键词上来。所筛选的资源应注意主次关系,根据不同类型资源的容量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哪类资源为核心来整合不同数量与类型的资源,做到相互间的协同。如新办学校,创办者或校长的思想资源就要起主导作用;在地理位置或环境方面具有优势的学校,就要强调地域资源对于其他资源的统领。所凝练的主题应代表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如校训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办学理念应遵循现代化学校要求,育人目标应强调具有“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特质的时代新人形象。构

  • 探寻学校文化的资源来源

    学校文化理念是一个去粗存精地提炼并形成概念体系的过程,要经历由无序的点状走向动态平衡,通过部分之间的协调实现整体优化。这样的提炼过程有不同的程序主张:有提倡五步骤的,如“总结、反思与研究学校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学校发展环境,广泛研讨与深入论证,科学合理地表述办学理念,在实践中检验办学理念的科学合理性”。也有主张四步走的,如“分析发展现状,理清理念根基;提出初步理念,形成阐述文本;理性凝练提升,形成创意表达;传播宣讲理念,凝聚发展共识”。这些主张都关注到了三个方面:一是明晰理念的来源,二是在广泛讨论

  • 学校文化理念的三个“引擎”

    作为系统的学校文化理念,最根本的是对“师生认同什么样的价值观”“把学校办成什么样”“培养什么样的人”三个相互关联的本质问题的回应。其中,“师生认同什么样的价值观”一般通过校训来解答,即“通过简约的文字向师生传递蕴含丰富哲理的关键德能”,这些德能不是面面俱到的,而是关乎师生发展的关键且整体的素养内容,代表学校的价值取向。“把学校办成什么样”指向学校的办学理念,从校训出发,以概括性话语提炼出学校未来发展的样貌及其所隐含的办学精神。“培养什么样的人”即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对毕业生形象的具象表述,规定学生

  • 构建学校文化理念的有机整体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校本转化,建构或提炼适合学校的文化理念,以此统领学校的整体工作,成为每所学校需要回应的时代议题。学校文化理念建设迫切需要一种“科学思维基本方向的转变”,即回到系统思维的道统上来处理文化理念的复杂性问题。系统论坚持从有意义的整体出发,将认识的对象视为一个系统,把系统诸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作为认识的中心,突出辩证性和系统性在客观基础上的统一。作为系统子单元的各个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具有了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形成了新的系统的质的规定性。也就

  • 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文化

    教育生态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通常指的是教育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复杂网络。从区域教育看,教育生态由如下关键要素组成:教育政策、教育机构、教师队伍、学生与家长、社会文化、经济基础、先进技术等。一是当地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区域发展的相关政策。二是地方的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力。孩子从小就浸润在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社会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对学生影响巨大,它就像土壤、空气、水分一样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三是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学校也是一个生态系统,指的是在学校内部构建一个支持

模块标题
更多
标题名称
更多

Copyright @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武汉点墨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武汉双军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