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新闻中心 >> 校园文化的载体之IP形象
详细内容

校园文化的载体之IP形象

校园文化能够为教育品牌形象IP提供“外在”和“内在”系统可识别性和差异性的品牌认知,形成可识别性和差异化也是构建教育品牌形象IP 的核心目的。首先,构建校园文化素材集和教育品牌形象IP 的设计识别要素形成分析构架;其次分析校园文化与教育品牌形象IP的识别共性分别是“外在”的视觉语言和行为互动以及“内在”的精神观念,最后,通过设计实践进一步检验教育品牌形象IP目标是否达成。整个设计分析架构实现从基础层到识别层再到应用层的全链路贯通。

 

视觉文化语言融合。在校园文化素材集中,环境文化和视觉文化构成视觉符号层面。环境文化包含植物、建筑、景观主题,视觉文化涵盖形象、实物主题。这些元素融合形成教育品牌形象IP的视觉形象,包括主IP形象、子IP形象及衍生设计。通过将校园独特的环境与视觉元素整合,打造出具有辨识度的视觉符号体系,使校园文化以直观形象展现,强化品牌视觉记忆点,增强受众对学校品牌的视觉认知。

 

行为互动融合。行为文化中的生活和制度主题,对应行为互动层面。其与教育品牌形象IP的行为属性相融合,实现路径可以从IP的人格化特质、互动行为、文化符号行为、动态化行为入手。校园里师生的日常行为、制度规范等,融入品牌形象的行为属性中,促进学校与师生、社会的互动交流,让受众在参与和体验行为活动中,感受学校文化氛围,形成对学校品牌形象的行为认知与情感联结,以提升品牌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精神观念融合。理念文化中的校史、人物、精神、学科主题,属于精神传递层面,与教育品牌形象IP的精神特质融合。实现路径可以从IP的精神内核、情感共鸣、情绪表达、文化认同入手,借助挖掘校园精神内涵,将校史故事、学科精神等融入品牌精神特质,通过多元方式传播,增强文化认同感,使教育品牌形象IP不仅是标识,更是承载校园精神文化的载体。

 


模块标题
更多
标题名称
更多

Copyright @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武汉点墨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武汉双军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