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新闻中心 >> 学校文化符号价值体系
详细内容

学校文化符号价值体系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在强调课程教育的同时,还涉及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心理健康的培育以及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是提质升级家庭教育和倡导社会教育平台优化完善的重要实践枢纽。因此,从生态系统角度讲,理想中的学校功能发挥需要调动、汇集、统筹一切有利于高质量育人的教育资源与力量,形成微观、中观、外在与宏观四个层面叠加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性圈层生态系统,形成有效的“自循环"与“自组织"的高质量育人机制。

 

生态系统理论最早由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用以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关系。该理论把人类生存成长的社会环境(如家庭、机构、团体、社区等)看作是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人在情境中”,将人与环境的协调互动看作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条件,进而提炼出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并将生态系统由内到外依次划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在系统与宏观系统。

 

学校文脉的产生是一个建构过程。它是学校通过与当地地域文化互动,形成新的文化表现形式,并逐渐发展与完善。单一的地域文化与学校教育资源对学生的作用是有限的,必须通过合理开发、运用、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作用。文化会对价值观进行赋能,价值观既是文化的核心,又受到文化的滋养。地域文化在融入学校教育过程中,以学校德育作为载体来实现价值观教育和凝聚价值共识,以“家庭一学校一社会"联动的形式构建文化育人的生态,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学校文化得益于地域文化而发展,同时又能通过教学成果、价值驱动对地域文化进行弘扬与传承,即学校通过自身价值体系实现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一是地域文化能够对学校提供文化滋养。通过对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形成学校所独有的教学理念,包括校园精神建设与校园文化标识的产生,通过地域文化的融人实现其与校园文化间的共生关系,使地域文化融于学校教育之中。

 

二是通过文化来赋能学校的价值教育。学校所具备的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具体表现在知识教育引导和价值观引领两方面。从表面来看,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教育中,通过开设优秀文化类课程,能够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良性影响;从内在来看,地域文化对校园文化标识、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活动赋能,能够形成优秀的学风而发挥育人导向作用,从多方面对教师与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模块标题
更多
标题名称
更多

Copyright @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武汉点墨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武汉双军 | 管理登录
seo seo